报告摘要
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材料性能。电子显微学方法的每一次重大进展,包括相位衬度高分辨电子显微学、扫描透射电镜环形暗场像技术、像差校正电镜等,都加深了人们对材料微观结构的理解。近年来,电子显微学与大数据的结合日益成为材料结构分析领域中新的研究范式,为解决相关难题带来了新的机遇。最近,基于四维扫描透射电镜数据的超分辨电子显微学方法将显微成像的信息极限推进到了14皮米,而且具有高位置精度、深度分辨、高相位精度、高剂量效率等特点。我们将简要介绍超分辨电子显微学的特点,并以沸石分子筛和氧化物担载金属催化剂中为例介绍超分辨成像在多相催化剂的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
于荣,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200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随后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历任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主任、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编委、《Science China Materials》编委等学术兼职。长期致力于电子显微学、科学计算、科学仪器,并在原子尺度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缺陷、电子结构与磁结构,也开展稀土永磁材料研究。近期主要发展叠层成像与层析成像等计算电子显微学方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显微学方法和软件,创造并保持了显微分辨的最高记录;发明了局域轨道叠层成像方法,将显微成像的信息极限推进到了14皮米,将原子位置精度提高到了深亚皮米范围;发明了局域轨道层析成像方法,将原子分辨三维重构的体系尺寸从数万原子提高到百万原子,将原子位置精度提高到了5皮米;实现了原子分辨的磁成像、低剂量亚埃分辨成像、金属中轻原子的三维成像和局域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