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快光谱作为前沿性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凭借其卓越的时间分辨率,能够以飞秒乃至阿秒量级的精度捕捉物质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探索自然界微观奥秘、揭示深层物理化学机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且意义深远的作用。在本次报告中,我将介绍近年来我们在提升超快光谱灵敏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及其相关应用。1.利用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与飞秒激光技术相结合,开展了对半导体材料载流子时空分辨动力学的研究。以MoS₂薄膜为例探讨半导体材料中能带弯曲(band bending)效应对载流子动力学行为的影响;2. 运用平衡探测技术,提升了瞬态吸收(Transient Absorption,TA)光谱的灵敏度(ΔOD~10⁻⁷),使得我们能够测量太阳光照条件下测量钙钛矿半导体材料的本征载流子动力学特性。同时,我也将讨论目前文献中 TA 实验普遍存在的问题;3. 利用石英晶体的体相信号,有效提高了表面和频(Sum Frequency Generation,SFG)光谱的灵敏度,并应用于探究反应条件下催化反应机理的尝试,以及利用我们发展的高灵敏双共振 SFG 技术研究石英表面罗丹明 6G 分子的电子光谱。报告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们在瞬态吸收显微(Transient Absorption Microscopy,TAM)和飞秒时间分辨 SFG研究表面光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高灵敏超快光谱技术在物理化学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报告人简介
200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毕业后,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就读研究生,师从杨学明研究员。2009年博士毕业后,到德国马普学会Fritz Haber研究所Martin Wolf教授研究组做博士后,期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2011年底被聘为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获得NSFC的优青基金资助;2016年9月回到大连化物所工作,任化学动力学研究中心组群1114组组长,研究员,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后为化学反应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曾获得过中科院院长优秀奖、特别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2项工作曾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ence, Nature,PNAS, J. Am. Chem. Soc., Chem. Sci. J. Phys. Chem. L, J. Chem. Phy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近80篇文章。他目前的兴趣主要是发展表面非线性光谱和提高各种超快光谱的灵敏度,并用于研究表面结构、表面化学反应和能源材料的电荷转移等超快动力学过程,以及发展飞秒光参量放大器技术等。